未雨绸缪 力戒“亡羊补牢”
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和作风,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嬗变的过程。因而,对于作风的监督要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力戒“亡羊补牢”,及时预见和发现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切断不良风气的传播链条,遏制不良作风的滋长和蔓延。
“廉政经”要早念。作风监督主要是以“自我修养”、“道德自律”为基础。要从内在自觉性入手解决行为规范问题,通过强化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自身思想素养,自觉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用高尚的情操提升自己,修身重德,提高境界,净化心灵,强化修养,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什么必须坚持、什么必须反对,做到“时时勤佛拭,勿使惹尘埃”,增强自觉践行良好风气、抵御各种歪风邪气的能力。
“警示钟”要早敲。针对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各个方面出现的“细节问题”,要以小见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通过打招呼、诫勉谈话、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早作提醒、严肃批评、责令改正,做到防微杜渐,以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同事,要由表及里地分析问题的根源,发现监督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而从体制上、机制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发生的办法,为作风监督提供有预见性、前瞻性的决策依据。
“预防针”要早打。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遵照执行八条准则,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准则》的要求做到廉洁自律,对《准则》的认真治理和监督检查,无疑给党员干部打了“预防针”,必将有力推动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同时,在重要节点,重要时段给党员干部发放“提醒卡”,发现不对苗头,随时进行“廉政提醒”、“告诫谈话”,使党员干部不致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安乡县纪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