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严督办助脱贫 树作风淬铁军
按照省纪委省监委统一部署,5月7日以来,常德市纪委市监委精心组织开展决战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入村督查。市县495名纪检监察干部深入396个贫困村、11个非贫困村,共走访群众4798户,召开座谈会364个,实地察看现场2242处,发现问题788个,现场解决问题540个。
一、带着问题督,坚持精准发力。一是明确主攻点。市纪委把入村督查重点放在脱贫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的石门县、桃源县,委机关派出109名纪检干部深入矛盾最突出、地方最偏远的97个重点贫困村。二是找准突破口。市县纪委把未脱贫户、农村老党员、老支部书记、上访户、矛盾纠纷户作为重点走访对象,要求逐户询问收入状况、家庭情况、生活条件、问题困难、意见诉求,查看政策落实没有、资金到位没有、帮扶责任人来过没有,有的放矢开展走访工作。三是全面列清单。入村督查前,市纪委召开动员培训会,邀请扶贫办的业务骨干辅导脱贫攻坚业务知识。市专治办联合市扶贫办将安全饮水、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汇编成册,并根据省市年度考核、省委巡视、省市联点督查反馈情况,制定155条脱贫攻坚问题清单,督查干部人手一册,一目了然。
二、带着感情帮,紧盯政策落实。一是用心听民声。督查干部走村入户,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检查,通过集体座谈、与群众拉家常、召开屋场会等形式,听取贫困户诉求、听群众反映,查找政策落实、资金项目监管、涉贫信访处置、扶贫干部作风等方面问题。督查干部傍晚走访完贫困户徒步下山的途中,碰到多名群众反映问题,她们就站在雨中记录群众意见,直到晚上十点多钟才接完访。二是用力解难题。督查干部坚持既注重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全市共督促、交办、解决问题540个。市纪委市监委主要负责人在石门县雁池乡五通庙社区走访中,有群众反映因与其他村民发生矛盾导致建新房材料无法运输而被迫停工的问题,现场进行交办,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三是用情来交流。督查干部既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户,也把扶贫政策宣讲好,真心做好矛盾化解、息诉息访工作。全市94件扶贫领域信访,已办结36件,其中息访36件。驻市人社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在入村督查时,遇到一位90岁老人,情绪激动反映低保金被别人侵占问题,他立即与村干部核对取款记录,原来是村干部帮助取款并交给了他,是老人记错了,一场误会得到及时消除。
三、带着规矩访,淬炼严实作风。市县纪委把入村督查当作工作作风的一次检验,立起了“四不”规矩。一是不得派人陪同。除驻村扶贫干部提供必要帮助外,县乡一律不得派人陪同、不得打前站、督查实行明察暗访结合,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村组、直插现场。二是不得增加基层负担。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干扰乡村工作、不给基层添负担。市纪委要求督查干部不得使用当地车辆,机关干部入村督查用车由办公室统一调配。雁池乡五通庙社区干部看到纪委干部严实的作风,不禁感叹到“确实要向纪委干部学习认真细致的作风”,用实际行动赢得基层理解支持。三是不得扰民。督查干部主动上门,直接在田间地头与群众攀谈,很多群众走访结束时才明白是“走访督查”。针对农户白天务工务农不在家情况,有的督查干部每天清晨或夜间错时进行走访农户,确保白天不在家的农户也能走访到位。督查人员为方便了解情况,有些就选择住在贫困户家里。四不得隐瞒不报。坚持发现的问题照单全收,了解的情况逐项记录,群众的诉求一个不落,基层的困难如实反映,确保走访结果真实可信。
四、带着使命干,巩固拓展成效。一是集中谈体会。5月29日,市纪委组织召开入村督查心得交流会,各个层面的干部逐一发言,分享督查心得。市纪委市监委主要负责人对入村督查进行点评,要求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要深入群众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做好入村督查的“后半篇”文章,在全力攻坚中淬炼纪检监察铁军。安乡县为提升纪检监察干部日常监督检查和文字综合的能力,县纪委书记带头撰写入村督查日记,要求35岁以下年轻干部积极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整理成文。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共撰写心得体会文章59篇。二是限期抓整改。对发现的问题分类处置,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推动问题解决。属腐败和作风类28条线索,按照线索处置办法处理;属问题整改类187个问题,要求6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属群众诉求类123条,要求给予关注回应。津市市对发现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每周督促调度一次,切实做好入村督查“后半篇”文章。三是督查求长效。市县纪委将这次督查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作为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治理的重点内容,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全面纠正整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从制度上防范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