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切忌“甘于被围猎”
日前,国家能源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晓林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通报提到了一个新表述——“甘于被围猎”。
事实上,少数领导干部“甘于被围猎”现象,早就引起了中央纪委的警觉。今年1月,中纪委书记赵乐际在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会报告,做出了“‘围猎’和甘于‘被围猎’交织等问题依然突出”的判断。去年11月,杨晓渡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也有“一个时期以来,领导干部被‘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问题突出”的表述。
综观“甘于被围猎”的干部,主要的软肋是无法驾驭利益诱惑下膨胀的权力,进而将手中的权力当成攫取私利的工具,心中无责、心中无民,自生贪念、主动寻租、拉帮结伙、人身依附。自己本身不干净、不廉洁,就必然会成为行贿者“围猎”的对象,最终被“围猎”,又“围猎”他人。
领导干部要防止被“围猎”,必须守住自我,做到慎权、慎欲、慎微、慎独、慎趣,看好自己手中的权力,慎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忌搞“一言堂”,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不能违背民主集中制、违背公意、违背法律,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肆意妄为;要节制好自己的欲望,时刻保持好坚定立场和清醒的头脑,用敏锐的嗅觉,及时发现“围猎”者的阴谋,果断拒绝,防止被利用;“细微苟不慎,堤溃自蚁穴”,领导干部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从细微处着手,提高“免疫力”,做到时刻谨行慎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领导干部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人前人后,都应该戒慎恐惧,把持分寸;在兴趣培养上,领导干部应时刻谨记“人民公仆”的身份,不越界、不超度,如果被“围猎”的官员或贪图声色犬马,或追求珠光宝气,或崇尚封建迷信,或沉迷古玩字画,就易被那些别出心裁的“猎手”根据官员的爱好进行精准“围猎”,成为被人所用的“猎物”。
人生如屋,信仰如柱。作为一名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利益观,在工作和生活中控制好欲望、守住好底线、稳定好心神,从而经得住考验、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才能不被“温水煮青蛙”,沦为别人的“瓮中之鳖”,失去自我和自由。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领导干部严格自律,要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坚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领导干部要铭记总书记的要求,不断净化朋友圈、生活圈、工作圈、社交圈,勒紧心中的“紧箍咒”,铲净心中滋生“被围猎”的土壤,就会不惧“围猎”者的“催眠术”,做一个为组织所器重、人民所拥护的好干部。(安乡县驻政府办纪检组 王春)